如何在简历和面试中,利用“STAR法则”为自己加分?
请用微信扫一扫
很多人在面试时会被问什么是“STAR法则”,甚至有些同学在网上投递简历时会被告知:“您的简历不符合STAR法则,建议优化简历重新提交或另外寻找更适合的职位。”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STAR”法则吗?如何在简历和面试中,利用“STAR法则”为自己加分?
一、STAR法则用途:常被用于知名企业或者较大型企业的面试中,用来收集与面试者相关的具体信息和能力。同样是一种应用在简历中的技巧。
注意:在去面试一份心仪的职位,一定要提前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运营背景、招聘细节,这些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做大化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动态,有针对性的填写简历和面试准备。
二、具体含义: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缩写
Situation情境(工作背景):HR希望你描述一个你遇到的挑战、项目。(曾今完成的某件重要的且可以当作考评标准的任务背景状况。)
Task任务:你当时的任务是什么?HR想知道你是怎样在上述情境下明确自己的任务的。
Action行动:你做了什么?HR要知道你为上边的任务所付出的行动,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方案吗?
Result结果:结果怎样?从你的行动中,得到了什么?有没有完成目标呢?你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有没有用到这些经验?
举例我们简历中可以用到STAR法则的地方:
1、单纯的罗列你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错误点:只写结果,没写过程和自己的贡献
奖项:大一获得三等奖学金
大二获得三等奖学金
大三获得二等奖学金
大四获得一等奖学金
荣誉:上学期间,参与校辩论赛,在15支参赛队伍中,带领队伍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自己也荣获了校“最佳辩手”称号。
首先HR表示没看到亮点,只看到两点——第二名&最佳辩手,说明你在辩论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但是那又怎么样,口才出众吗?
你自己做了什么贡献?凭什么获得第二名?你为什能获得最佳辩手,别人难道不行?
在招聘过程中,面试官看重的是你过去做过什么贡献,而非你所在的团队获得荣誉。
HR只关心你能干什么!你的班级获得多少荣誉,学校多厉害,跟公司一点关系没有...
三、STAR原则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将每个经历(实习经历/社团活动/工作项目)都按照STAR法则要求的四点意义列出;
S(问题在什么情况发生):学校共有15支队伍参赛,每支都实力雄厚,我们小组缺兵少将。
T(你的任务):但我们还是希望能获得好名次。
A(采用什么行动方式):比赛前,自己主动整理材料,组织小组学习辩论流程,编制训练题,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任务...(详细描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R(最终结果):最终在不懈的努力下。获得了第二名,自己也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第二步:挖掘闪光点。从列好的事件模块中,找出能提现自身能力、优势的闪光点,比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
这样的经历表达就完美了。以上的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一件事情的完整结构。通过STAR法则进行描述,面试官能看出事情的发展背景,你在团队中的贡献,最终结果如何。而整个事件的背后,也充分体现你的领导力,你的沟通力,执行力。
有了这个事件做案例,你就不必在自我评价那里写满空洞舞曲还自我陶醉的“沟通能力佳,执行能力强”这一类的自我评价。
简而言之,STAR法则,是一种说故事的方法,让你的故事更有逻辑性,调理更清晰,更能让人产生代入感,能够清晰向HR展示自己的信息与能力。
最后师哥希望小伙伴们可以利用该法则制作出最成功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