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员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部规定,用以规范和明确用人单位在此期间应当提供的待遇和保障。其中,劳动部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
劳动者入职甲公司,由甲公司为其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但由乙公司为其安排具体工作并进行日常薪资变更以及休假管理,甲公司与乙公司实际经营地址均在同一地点,劳动者被拖欠工资而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该向谁主张工资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权益呢?近日,密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案情介绍方某于2022年3月30日入职甲公司工作,并签订劳动合同,任包装主管,月工资5000元。工作期间,由甲公司为其发放工资并缴纳社...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2020年,人社部与最高法院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案例13)中进一步指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有严格的适用主体和适用程序要求。只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劳动者,并经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用人单位才能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否则不能实行...
水某于2011年入职某公司处,一直从事并担任岗位为车间电焊工人。至2022年10月期间,因公司处的工作安排以及管理需求,安排水某调整至仓管员岗位,且水某也通过书面和实际履行的方式确认岗位调整至仓管员岗位。自水某担任仓管员岗位后,主要负责所管辖仓库的账实一致,即收货、发货、存货管理均保持互相印证,数量一致。然而,在水某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公司每月需进行月度仓库盘点,但发现盘点的结果分别与收货单据、发货单据均无...
基本案情原告与被告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献县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书,判决被告偿还原告490000元。后原告申请强制执行,献县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提出执行异议,认为申请人执行人申请强制执行时,已超过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法院应不予执行。献县法院认为,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时间虽已距判决生效日期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但期间申请执行人多次向被执行人催要。被执行人也多次自动履行,应视为被执行人同意履行义务,故...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为更好地管理员工、保障公司平稳运行,必然需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用于规范员工行为。对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亦有明确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基于上述情况,绝大多数企业都制订有《员工手册》等相关规章制度,用以明确奖惩,起到约束员工的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在用工过程中遇到的员工问题不断累积,为了在处分员工时有据可依,《员工手...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2021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八条(内容摘引自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
某与某公司在2017年7月3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担任销售经理,负责光感测量传感器的销售。后因王某主动提出辞职,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于2018年10月18日解除。按照公司要求,王某不得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两年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任何完全或部分与公司业务竞争的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测量或其他光电子领域的业务。因此,王某在2018年10月18日至2020年10月17日期间对公司负有竞业限制义务。公司发现王某在离职后,根据其个人职场...
PART1案件回顾水某于2011年入职某公司处,一直从事并担任岗位为车间电焊工人。至2022年10月期间,因公司处的工作安排以及管理需求,安排水某调整至仓管员岗位,且水某也通过书面和实际履行的方式确认岗位调整至仓管员岗位。自水某担任仓管员岗位后,主要负责所管辖仓库的账实一致,即收货、发货、存货管理均保持互相印证,数量一致。然而,在水某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公司每月需进行月度仓库盘点,但发现盘点的结果分别与收货单...
01从实务看特许经营合同性质认定的必要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它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活动。虽然《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发现实践中特许经营合同性质的认定标准仍然较为模糊,而合同性质的认定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