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名校,却简历秒挂?秋招到底考什么?
请用微信扫一扫
每年秋招都是海内外名校生的竞技场,这个过程有人欢喜有人忧,既有同学实力与运气兼具、很早就拿下十几个顶尖offer;
但还有很多同学,明明也是名校背景,但秋招却进展不顺,投了不少公司都石沉大海,就算有些公司进了笔试、面试环节,也是一轮游,几乎很难走到最后,拿下offer。
搞得大家无所适从,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越来越没有信心。
其实,名企秋招是一个全新的竞技场,跟过去在学校里的各种考试、选拔都非常的不同,有自己的一套考核流程和考核标准。
这个对所有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过去的经验是很难直接沿用过来的,如果不能够尽快转换思路,哪怕是名校生,也非常容易在秋招全军覆没。
那么秋招到底在考什么呢?各个环节晋级的标准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不同行业企业,虽然招聘流程有一些细微差异,但总结下来还是跑不出「网申-笔试/网测-群面-多轮单面」的模式。
我们分别来讲讲各个环节的晋级标准:
网申环节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提交简历、报个名就行。
顶尖名企动辄几万人申请,但能通过简历筛选的人却平均只有百分之几。很多同学误以为只要是名校硕士,网申还不是随便过?
但实际上,每年来自QS100或国内985的优秀学子太多了,大家学校背景差不多的前提下,就只能比:简历上跟目标岗位相关的名企经历谁更硬了,这才是决定网申能否晋级的关键因素。
所以要想提高网申的通过率,一定要做到以下3点:
1、精心打磨中英文简历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岗位做针对性的版本,绝对不能一个简历投所有企业。
2、要多投简历,但不是漫无目的的海投
要运用九宫格投递法,设计适合自己的、覆盖高中低档、主攻副攻方向的投递目标库。
3、科学选岗
一般一家企业你只能投一个岗位,所以招的少、竞争激烈、或者跟你简历不匹配的岗位一定要慎重,以防颗粒无收。
笔试/网测环节网申之后,一般是笔试/网测环节,有些同学误以为笔试就是走个过场,实际上并不是。
尤其是国企央企,笔试非常重要;
还有的公司则是笔试+简历进行综合评估,二者都好的才会进下一轮;
也有的公司会在最后面试完了、多个候选人横向比较的时候,把笔试成绩作为筛选依据……
所以,笔试绝对不能拉胯。
各大名企的笔试题库五花八门,像:智鼎、北森、赛码、牛客、CUT-E、CEB、SHL、沙凯……足有几十种;
这些题库各有特色,但基本跑不出思成总结的必考7种题型,即:
文字图表分析、数字推理、数学应用题、文字解难推理、图形推理、符形数迷、语文三类型。
一场笔试一般30~120分钟不等,往往都是7大类型题目的大杂烩。笔试是很多同学的弱项,大多数同学的感受是:时间不够用,而且有的题目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其实这都是因为见得少、练得少,所以反应不过来。
只要认真学习思成研发了7种题型的快速解题方法,并大量刷题,就能顺利通过名企笔试/网测。
此外还有性格测试,如果没有掌握思成研发的四象限法,就很容易踩坑,比如:前后不一致、极端选项、企业性格雷区等。
群面环节笔试/网测后,大多数企业会先安排群面:一般是8~12个同学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一个话题或案例case探讨,并展示探讨结论,期间面试官会在旁边观察每位应聘者的表现。
群面主要考察2大维度:
第一,case本身你是否有清晰的思考框架和深刻的insight?
第二,你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合作者,推动团队完成既定目标?
这两大维度也是群面的难点,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往往逢面必挂;要想顺利晋级,一定要到「通盘备战+针对性备战」相结合:
通盘备战方面:
首先要掌握名企必考的群面case4大类17小类,包括:战略决策3类、营销组合4类、运营管理4类、市场容量估测、互联网产品设计与改良、互联网运营、打探消息、应对突发状况、角色扮演、辩论等。
其次,还要学习群面晋级的9种加分行为,比如:快速识别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消除分歧、采集众人智慧、适时总结、个人风采……等,帮助同学在群面这场「真人秀」中,高情商的展示自己、顺利晋级。
思成学员求职前,都会系统学习所有案例类型和9种加分行为,并且做大量的全真群面模拟,配合专业导师的点评矫正。
然后到正式群面时,还要进行针对性备战:
有的企业喜欢强势的、有的喜欢温和的;有的喜欢观点输出型的、有的喜欢组织领导型的……在思成,就会组织针对性的名企沙龙,采用企业1:1的全真case和晋级标准,强化训练。
单面环节
单面往往不止一轮,一般包括:业务面、高管面、HR面等。
单面的问题千变万化,但总结起来主要就是2大维度:
一个是behavior interview,一个是涉及到职业规划、个人认知、行企岗积淀、忠诚度……等的单面经典问题。
单面看似简单,但其实是最难做到完美无暇,也最容易功败垂成。备战单面,同样需要「通盘备战+针对性备战」相结合:
比如思成的学员,前期主要做通用部分:首先梳理个人story,我们叫「经历提炼」,大概1万多字,浓缩了你大学期间、所有能体现你各项素质能力的经历故事集;其次就是7大类单面经典问题,掌握好回答思路,学会识别陷阱。
然后等到具体企业不同轮次的面试开始前,再做针对性的备战,包括: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列表、做针对性的单面模拟,然后做点评复盘、调整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