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学生,你就不能一手抓绩点,一手抓实习吗?
请用微信扫一扫
进入大学以后
周围有很多的声音围绕着我
妈妈:“大学生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
导员:“GPA要达到……才能保研or评优”
面试官:“这个岗位只要有工作经验的”
同学:“有合适的实习就先去试试”
……
绩点和实习
好像成了我大学最重要的两个课题
前十几年的学习经历
让我养成了争取好成绩的习惯
到了大学我也同样觉得分数是基础
高分更是加分项
争取高绩点,拿个好成绩
总归是一个稳妥的方向
但在大学
仅仅靠出色的绩点好像也行不通
还得拼一个:实习经历
缺少实习经历
我担心找不到工作
更害怕毕业即失业
我也问过其他同学的想法
他们回答得很简单
“要搞学术就好好卷绩点
要找工作就去实习喽”
但是
明明刚上大学也没多久
什么也没弄明白
就要匆匆忙忙为自己的未来定下方向了吗?
我怎么知道我适不适合做学术呢?
想要挤出时间来都搏一搏
可是学业和实习
我真的能够同时兼顾吗?
万一卷到最后
要一头没一头
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社会(职场)
需要的是能做事、积极主动做事
善于共事的人
道理我都懂
可是我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
能做事、爱做事、善共事的人呢?
“能做事”的学习方法
孔子早就在《论语》开篇就给了我们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掌握“能做事”的本领,而不仅仅是考高分的本领。所以,我们不仅提倡同学们认真学习课堂知识,还鼓励大家积极将知识在科创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去运用。实践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不会的问题,然后再去学习,这样,你的做事能力就能显著提高了。
“爱做事”的学习方法
关键点在于“人职匹配”。首先要认知自己,从德智体美劳综合的方面来审视自己,缺什么,补什么。其次是探索职业兴趣,去找寻一个适合自己的事业,明确一个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岗位,以此为目标奋斗。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被一些指标所束缚,“君子不器”,切记不要把浅表性快乐当成自己的兴趣,要找到那种能给你带来持久快乐,体验到人生进阶的事情作为自己的兴趣。如此到了职场上,你才会真正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自发地、持久地奋斗。
“善共事”的学习方法
就是要在不断和人打交道中去体会与人相处之道。首先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学会在集体的事情和个人的事情中明确优先顺序,让自己的参与成为推进集体成功的一个积极因素。然后,学会做一个组织牵头者,促使一个集体齐心协力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中学会管理和领导。
回到同学们最开始的问题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
是评价标准不同所造成的
在大学里,评奖学金、争取保研资格等,主要评价标准还是绩点,因为用量化评比是最方便的。但如果把这个过程性指标当成了终极目标,那就成为了绩点的奴隶。要知道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能考高分的人,而是能高质量完成岗位职责的人。高分和高质量之间还隔着很长一段距离。
在招聘场,HR在短暂的时间里去考察人,大多数都是通过看简历、问经历、看举止,丰富的实习履历的确能够让HR觉得这个学生能够“即插即用”,但大学校园的学习和职场实习不能本末倒置。专业知识学好了,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职场经验再丰富,离开扎实专业的功底,很容易“半壶水响叮当”,而且走得越久你会越累。
所以,先学后习,不要卷,去感受大学过程的精彩,而不是成为一些指标的奴隶。
那大学究竟应该怎么学习?
94岁高龄的沈志云院士
给我们提出了新命题——新质学习力
不急、不卷、不争
一步一个脚印
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
将课本知识融于实践生活
学习也能成为实习的催化剂
将两者结合更能让你在实习和学习中取得平衡
为毕业后的就业加分添彩~
祝大家都能斩获心仪的offer
找到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