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起,各类招聘会因疫情影响纷纷改为线上,“云招聘”成了热门的求职新模式,无需奔波,不用采买“行头”,“宅”在家里就能找工作……今年超六成的企业在春招中采用视频面试、视频介绍、线上双选会等可视化招聘方式,不少毕业生从投递简历到面试、录用,所有环节都在线上进行。面对企业云招聘,毕业生如何调整求职策略,从而实现云就业?“云应聘”需要做哪些准备?一起来看看吧!01云招聘的形式、流程是怎样的?大家对频频...
近期,不少企业陆续开启了暑期实习的招聘。你以为暑期实习要到暑假才开始准备?NO,NO,NO!等到暑假那就太晚了!有暑期实习项目的企业往往3、4月就开始招聘了,并且不少企业的暑期实习都有转正机会。尤其是对于大三生来说,最后一个暑假,是为秋招打好基础的最后以及最好的机会了。如果你也想把暑假的时间利用起来,如果你对未来还感到迷茫,如果你对暑期实习还有疑惑,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01实习是加分项,更是拿到offer的...
一、时间和主题(一)时间:原则上定于2022年5月8日至14日,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进行适当调整。 (二)主题: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二、主要活动 (一)全国性活动 教育部等十部门分别牵头在本系统内组织开展1—2项全国性活动。请各地充分动员各系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 (二)各地常规活动 各地、各职业院校和有关单位要根据活动周主题和全国性活动安排,严格遵守本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因...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我部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我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并根...
1.请简要介绍此次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我部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审批专业188个(含145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43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8个,撤销专业点804个。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
全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完善灵活就业...
教育部部署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3月11日,教育部召开视频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复试组织和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招生单位要充分认识复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疫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周密细致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复试工作。各招生单位要切实落实考试招生主体...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2年,全国高校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相比以往,此次调整力度大,涉及学校多。那么,调整的背后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哪些趋向,对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相关专家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31个新增专业聚焦高精尖缺领域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知》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
在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该如何安全学习、健康生活?近日,教育部印发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健康指南,为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提出了建议建议共有四个篇章分别是 在校篇、居家防护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篇、住院就医篇↓↓↓在校篇01疫情防控千万条,保持距离第一条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在校内,进入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室内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在校外,避免进入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闭...